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尤其高发。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数据显示,全球肝癌的年新发病例数达到84.1万人,死亡78.2万人。我国肝癌年新发病例达到46.6万人,死亡42.2万人。这不禁让人发问,中国的肝癌患者为何如此之多,哪些因素在“作祟”呢?
乙肝成主因、肝硬化为“帮凶”
众所周知,“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称为肝癌三部曲。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较为明确导致肝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要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所致肝癌占全部肝癌发病数的80%以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乙型肝炎,极少数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丙型肝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提供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显示,我国84%的肝癌患者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另外肝硬化患者中,由乙肝所致者高达77%。而无论是哪种原因所引起的肝硬化都有可能出现肝癌,大部分肝癌大多由肝硬化演变而来。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各种慢性肝病长期或反复作用而形成弥漫性肝损害。早期肝功能较强时无明显临床症状,晚期主要出现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患者常因并发腹水、消化道出血、脓毒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癌变等,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肝硬化诊断明确后,应重视病因并尽早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防治癌变等并发症。
日常防治肝癌的“五大措施”
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就非常有必要做好肝脏的保护。肝癌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预防就要从多方面着手:
1.重视肝脏的营养保健
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加重肝脏代谢负担、损害肝脏细胞,导致肝脏慢性损伤,是诱发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养肝护肝的食物,避免肝脏慢性损伤,预防肝癌。尤其是肝硬化/肝癌患者更应该注重日常的营养支持。营养不良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也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肝硬化患者要保证每日这些营养元素的目标摄入量;而肝癌患者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精肉、鱼、蛋类、牛奶,保证自己营养蛋白的供应。对于这些肝病患者来说,营养支持有助于保障肝功能,从而改善后续临床治疗结局。
2.预防各种肝炎
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预防肝癌要从预防各种肝炎开始,在中国尤其要重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
3.不吃发霉的食物
天然污染的食物中,黄曲霉毒素B1最常见。一项全球调查显示,黄曲霉素在4.6%-28.2%的肝癌病例中起决定性作用,尤其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此,应该少吃发霉的食物,并注重食物的保管。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合理、不卫生的饮食习惯、过度的抽烟喝酒、频繁的熬夜,会引发一系列的肝脏疾病,如一些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科学合理的作息习惯、尽早戒烟戒酒来维系肝脏健康,对于预防肝癌也是非常重要的。
5.谨慎服用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很多药物都会加重肝脏的损伤。比如,伴有慢性肝病的女性,口服避孕药会增加胆汁淤积的几率,增加肝癌的发生率。所以,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注重用药的安全,非必须不要乱用药,必要时也应遵医嘱服用。
多学科综合治疗仍是最佳方案
目前,在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个学科、多种方法共存。包括局部治疗(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肝动脉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等)和全身治疗(系统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
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现有的治疗水平上,肝癌各种治疗方法都具有其局限性,疗效不甚满意,基于多学科团队的综合治疗仍是目前肝癌最佳治疗方案。因此,各相关学科加强交流和协作,合理应用各种治疗方法,制订最佳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从而为更多的肝癌患者带来获益。
通讯员:李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