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晚,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做进一步分离病毒的研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但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除了呼吸道传播,新型病毒有没有通过血液传播、粪便传播、污染物品的传播,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此次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病毒RNA阳性,证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外,很可能也通过粪口传播。
据了解,粪口途径指的是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也叫做经消化道传播。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能够在大便之中存活,所以可以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粪便进行传播,如果这些带病原体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者食物,那么就会病从口入,导致传染给其他人。比较常见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切断粪口传播,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将食物洗净煮熟,“饭前便后”洗手是切断消化道传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院方研究人员提醒广大市民,戴口罩的同时,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