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卫视综艺类节目《追我吧》发布声明,某艺人参加节目录制时,在奔跑中倒地昏迷不醒,最后在医院经过两个小时抢救无效,最终心源性猝死。今年以来,已经有多位企业家、艺人等发生猝死事件。哪些病因容易导致猝死?如何避免发生猝死?对此,清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小勇进行了科普。
据了解,心源性猝死一般指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冬季人体代谢能力降低,器官机能下降,免疫功能降低,在冷风刺激下,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导致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脑缺血,严重者可能发生心梗、脑梗。
“虽然是猝死,但是并不是说莫名其妙地死亡。”张小勇介绍说,我国每年大约有50万人猝死,“其中90%以上人群身体是有问题的,本身患有疾病,只是当时没有发现而已。在这些人群中,90%以上都是因为患有心脏病,其中冠心病又占了80%-90%。”
张小勇说,很多死者都是因为突发性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死亡。如果大脑5至10秒内没有供血,就很容易倒在地下。导致猝死的原因还包括肺栓塞、急性哮喘等疾病,但是最为常见的仍是冠心病,其中又以中老年人为主。
但是,冠心病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在我们科室就收治过四五位左右冠心病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张小勇说,由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少运动等原因,年轻人患有冠心病也不再罕见。此前,有一位38岁的男性患者,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送进医院进行抢救,虽然用上了最先进的抢救技术和设备,但是由于左主干病变,最终撒手人寰。
“这位患者确实很可惜,其实猝死并非无法预防。”张小勇说,高血压、高血脂、常年吸烟、工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群往往更容易患有冠心病,更容易导致猝死。“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负荷很大,加之身材肥胖、血压升高等各种原因,患病因素加大,成为高危人群。”张小勇说,由于心脏病导致猝死,大部分人往往没有任何征兆,只有小部分人存在胸闷、胸痛、头晕、心慌等现象,一旦发现有这样的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一旦发生意外怎么办?张小勇表示,心脏如果骤停,需要立马进行心肺复苏,一般来说,4分钟内进行有效心肺复苏,存活率大于50%。“总而言之,为了减少猝死发生,最关键的是两步,第一步是正视自己的病情,及时规范治疗;第二步是及时有效进行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