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开学、企业复工,伴随着提前到来的春日暖阳,2021年的春节假期这回算是正式落下帷幕。
在全国倡导原地过年的大背景下,“留穗过年”成为今年的新时尚,也掀起一场消费浪潮:太古汇奢侈品店门前大排长龙、网红餐厅里不断翻台、大润发售卖的波士顿龙虾在广州销售额暴涨6倍……
广州白云区迎峰连心家庭农场负责人刘绍平化身主播,捧着盆花站在镜头前,笑得十分灿烂。
这样的热闹场面,不仅在广州,全国各大城市同样迎来了一波“消费热”。商务部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
“中国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中,能从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中恢复起来,这是难能可贵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早前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这样表示。
致力于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广州,放在全国来看竞争力几何?“人财两旺”的数据背后,折射出城市中哪些“玄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广州的韧性还将在哪体现?这个春节,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1、先来看看广州交出的“成绩单”
广州白云区迎峰连心家庭农场负责人刘绍平化身主播,捧着盆花站在镜头前,笑得十分灿烂。
据市商务局对重点监测商贸流通企业的统计,202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销售总额超35亿元,同比增长超1.1倍,对比2019年呈两位数增长。
餐饮方面,春节期间,全市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2020年增长近80%,同比2019年增长约6%。除夕当天全市外卖年夜饭订单同比增长近八成,对比2019年增长超2倍。
线上消费方面,春节期间京东广州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2%,对比2019年增长超过18%。
春节不仅要吃、要逛,更是外出旅游的好时节。七天假期中,广州接待市民游客1086.7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3.68亿元。
广州楼市成交的表现,更是“吸睛”无数。根据网易房产数据中心监测阳光家缘,春节长假期间(2月11日-2月17日)广州全市一手住宅网签58套,是自2015年来网签套数最高的一年,创下近7年新高。
区域用电情况,则是衡量春节市场热度的另一角度。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广州电网负荷相比往年增长明显,最高负荷773.3万千瓦,同比去年春节长假最高负荷增长22.34%。
2、数据背后,折射出我们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线上到线下,今年春节,人们的消费力更强了。
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广州人这个假期的购买力不仅强于受到疫情影响的2020年春节假期,还高于2019年,消费市场的整体复苏超出预期。
在高档购物中心聚集地天河路商圈,春节期间累计客流量超1100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近12倍,对比2019年增长超过18%;改造提升后首次迎来春节假期的北京路步行街,春节期间的营收超过3.8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近4倍,对比2019年增加21%。
以前过年,人们想到的都是年货“如何买到”,如今是“如何买好”。除了采买日常年货,黄金、名表、高档化妆品等富有需求弹性的非必需商品,也成了消费者们的“香饽饽”。
广州友谊商店透露,春节期间名表销售同比去年增长5.7倍,化妆品同比增长3.7倍,珠宝首饰类销售同比上升450%。其中环市东门店的名表更实现了10倍的销售额正增长。
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也催生出一批“新年俗”。
年夜饭定制服务获热捧。美团外卖的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广州外卖年夜饭销量相比去年除夕上涨近八成,单价最高的一顿外卖年夜饭达2937元;各大餐饮企业通过提供订制化年夜饭外卖服务和特色送餐服务,外卖品类数量增加六成。“宅经济”的红利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释放。
本地旅游线路逐渐走入乡村。春节期间广州接待乡村游589.01万人次,占接待游客比重的54.20%,在历年黄金周接待所占比例首次超过五成。这意味着更广阔的消费空间,正向乡村旅游延伸。
预约制、错峰式休闲生活方式受到推崇。春节期间广州市属博物馆(纪念馆)推出了50个线下展览、14个线上展览和系列文化活动,并采取了限量、预约、错峰入馆等措施。广受市民欢迎的第28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也是通过预约制度限量入场。
城市里的公共服务场所能否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今年春节正是一次检验。这也引申出最为突出的一点:疫情防控。实现一切亮眼的数据的前提,在于广州疫情防控工作的保障到位。
春节前,广州举行2021年全市规模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应急演练,通过对疫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和组织指挥、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场所排查、防控单元划定和区域管控、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人员转动和隔离、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等6个领域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演练。
对于防控疫情境外输入,广州在2月初发布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机场口岸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工作规范》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酒店隔离管理服务工作规范》两项领先全国的团体标准。
在2021年市财政安排中,广州还专门安排1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经费,用于确保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在市内各区落实落细,为广大市民安全安心就地过年创造积极条件。
广州已经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这一防控成果为所有节日消费提供了保证,人们对疫情防控工作有信心,才能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安心消费。
3、放在全国层面,广州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有多高?
春节假期消费市场火爆、企业产销两旺的场面并非只出现在广州。
今年春节假期,成都,这座飘着火锅味的城市就让超过1447.6万人次感受到了“天府之国”的魅力,旅游总收入更达到127.6亿元,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广州与其相比,仅这两个维度就相差了近400万人次、超53亿元。
今年还被称为“最牛春节档”,全国春节总票房突破80亿元。灯塔研究院《2021春节档市场数据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春节档票房全国城市排行中,广州以1.696亿元排名全国第六,次于上海(3.66亿元)、北京(2.77亿元)、深圳(2.11亿元)、成都(1.8亿元)和重庆(1.76亿元)。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今天,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消费撬动市场潜力,已形成全国共识。今年春节国内消费“百花齐放”的靓丽表现,证明“内循环”仍大有可为。
立足于广州,“千年商都”“食在广州”等城市招牌已是家喻户晓,再加上成熟的商业氛围、宜人的城市环境,广州向来是全国消费领域排行榜中的“优等生”。
新的变化正在发生。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在全国多地竞相发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广州面临着新“挑战”。
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广州以9218.66亿元排名第四,次于上海(15932.5亿元)、北京(13716.4亿元)和重庆(11787.2亿元)。排在广州之后的深圳、成都等城市,也在奋起直追、拉小差距。而重庆更是以1.3%的增速,在全国十大消费城市中高居第一。
全国城市消费力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排除人口总量、价格因素等影响的前提下,广州如何“突围”?今年春节透露出的市场新趋势,或许能为广州带来启发。
接触式交易服务、到家服务、网上过节、数字红包等新型消费方式并非只是销售模式的改变,蕴含着的是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更高要求。
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创造和挖掘新消费需求的能力。来自消费终端的数据,则是人们需求的直接呈现。驱动消费升级的原动力来自产业升级。只有掌握了更高的技术,才能够从底层满足市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新趋势下,必将激发广州更多生产企业进一步强化市场洞察力和自身竞争力,精准抓住新需求带来的新机遇,以不断的自我革新来满足和丰富人们的消费新体验。
4、从春节看全年,进入“十四五”广州还有好多“小目标”要实现
前面提到的用电数据中,还有一点值得关注:春节期间,第二产业成为广州用电量增长主力,同比去年(农历春节)增长42.8%。
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农历分别增长65.49%,对春节用电量拉动明显。同时,服务业也有大量商家不停工停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农历同比增长35.77%,住宿和餐饮业增速24.8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30.83%,批发和零售业农历同比增长33.82%。
企业春节“不打烊”带来产销两旺,完备的产业链彰显出广州强大的供给能力。
瞄准新供给,激发新需求。以深耕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为主攻方向,今年广州提出要注重需求侧管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而在需求侧,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商贸领域的重中之重。从消费载体建设到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再到“时尚经济、首店经济、品牌经济、甜蜜经济”四张消费新名片,进入2021年,广州还将着力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样化的消费体验。
牛年春节“开门红”,为广州进入2021年开了个好头。面向“十四五”,广州的目标在于“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果”。
一座具有活力的城市,将会是所有人才、企业都向往的应许之地。有了人,便有了产业升级的动力,消费市场前景更是无可估量。
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