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锵……”,当清脆的敲碗声从街巷深处传来,当地人就知道卖鱼丸的小贩来了。自行车上的食担里,装着热气腾腾的鱼丸,踩着饭点儿出门买一碗,浓浓的鲜香就点亮了餐桌。老福建人的生活,以海为田,逐鲜而居,鱼丸作为福建的美食名片自然深受喜爱。5月31日,央视科教频道《家乡至味》节目即向大家描述了土生土长的福建人魏建枝制作手打鱼丸的过程,让一颗小小的鱼丸,真正走出福建,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一招鲜,吃遍天
对不同地域的人们而言,鲜有着不同的指向,海滨城市鲜在鱼鲜,内陆地区鲜在牛羊。对山海之间的福建人来说,鲜当然是鱼鲜,因此,鱼丸作为当地传统美食,成为“鲜”之集大成者。
在《家乡至味》的镜头中,魏建枝一早便来到漳州的码头,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熟练挑拣做鱼丸的鲜海鱼。他从小就去一家做鱼丸的小作坊当学徒,长大了就进入这个行业,对制作鱼丸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心得。首先要严苛选材,去码头买新鲜海鱼,然后将鱼切片,最好放在冰上冷却几秒,让鱼肉保持弹性;接着就是制作鱼糜了,魏建枝在和老友的聚会中采用了手打的方式,这对一个人的耐心和手法的精细要求很高,必须用棍棒反复捶打鱼肉,才能制作出柔嫩细腻、圆润饱满的鱼丸。
鱼糜制好,就成功了大半。加入调料,充分搓捏,最大限度的激发出鱼肉的鲜美,然后一手握拳,挤出大小能够让人一口吞下的鱼丸,会发现此时富有黏性的鱼糜已经浑圆一体,丝毫不松散,下入开水中煮熟就是一锅鲜香浓郁的鱼丸汤了。
软嫩饱满的鱼丸入口富有弹性,一口咬下鲜香溢满唇齿。对福建人来说,这是饱含乡情的鲜味,对外地游客游客来说,不吃鱼丸就等于白来福建。
有鱼籽,味更鲜
手打鱼丸虽好,但口味比较单一,这对魏建枝来说,是一个创新的契机。1998年,他成立兴威食品,专注冷冻食品的研发,在现代化技术的加持下,魏建枝加快了研发脚步,并在传统鱼丸的基础上,首创了鱼籽烧。因为他发现,加入鱼籽之后,食物的鲜味有了更多层次。据了解,鱼籽烧一半用鱼,一半用鸡肉,分别打成鱼浆和鸡肉糊均匀混合制成,口感不仅提鲜明显,而且鱼籽爆浆、鱼肉紧实。
今年,兴威食品依然在加速研发,在鱼籽烧的基础上升级鱼籽丸系列产品,包括鱼籽牛肉丸、鱼籽肉肠、鱼籽虾丸、鱼籽包、鱼籽福袋、鱼籽鱼丸、鱼籽鲜贝等。
兴威食品不仅致力于创新升级,而且保证传统品质,注重食品安全。相信此次鱼籽丸产品正式上市之后,一定会凭借升级的鲜味满足消费者更高的需求,也让更多人体验鲜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