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比肩广州、肇庆、潮州等城市。惠州有着“岭东雄郡”的美誉,具有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址环境、独特的“一街挑两城”古城格局、东坡寓惠遗址星罗棋布……千百年来,“千年西湖”“千年府城”“千年东坡”文化共融共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当前,广东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塑造与广东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形象。惠州拥有世界级的文旅资源,文旅融合升级发展空间广阔,“山海惠州”“千年东坡”等文旅IP有待进一步激活、升级、打响品牌,文旅大资源有待全面转化为文旅大经济、大产业。
城市的生命力,在于文化基因的延续。新时代,惠州如何深挖文化旅游内涵,彰显城市特色与品质,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城市之眼
中国名湖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放大
“坐在西湖边上,微风袭来,树叶沙沙作响,再配上一壶花茶,一坐就是一下午……”深秋初冬的惠州西湖,湖光山色愈发迷人,位于菱湖之畔、元妙观旁的爱树观湖书院,以民宿、书店、咖啡为主业,门对西湖,天开图画,远有鹭鸟翩翩、霞光流泻,风景甚佳。开业一年来,这间“书院界最具特色的民宿,民宿界最有格调和文艺范的书院”,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打卡。
爱树观湖书院所在的祝屋巷街区,紧邻西湖,是西湖古八景之一桃园日暖所在地,亦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卜筑故居,自然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祝屋巷不断改造升级,吸引60多家文旅企业和团队入驻,活化利用改造旧房屋70多栋,一道充满文艺色彩的靓丽风景线初现,蝶变为西湖湖畔的文艺社区和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还被誉为西湖湖畔的“鼓浪屿”。
这是惠州西湖近年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形象的一个缩影。惠州西湖,惠州城市的眼睛。苏东坡谓其“山水秀邃”,有着“苎萝西子”之美誉,以素雅天成和幽深曲折的山水为特征,以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为底蕴,是一个以山水资源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被视为惠州最著名和最重要的旅游品牌。
“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惠州西湖与杭州西湖齐名,现存的31个西湖中,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惠州西湖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旅游风景区。清末文学家黄遵宪两游西湖并写诗吟诵,流连慨慕将惠州西湖与世界风景名区等同看待。民国时期惠州文化人士张友仁在《惠州西湖志》中认为,惠州西湖集中了瑞士风景和美国黄石公园的精髓,亦是属于世界级别的。除惠州西湖景区获评5A级景区外,近几年,惠州景区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A级景区数已达39家,位居全省第二。
从人文历史底蕴来说,杭州西湖和惠州西湖是不相伯仲的,但是两地的游客量却存在一定差距。惠州杭州两地西湖,同样是免门票,并大力推行“还湖于民”,但惠州西湖“过夜客少”的问题依然存在。杭州西湖努力打破旅游行业边界,把门票经济转变成联动性极强的周边产业经济,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杭州的做法值得惠州学习借鉴。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一个城市景区能不能吸引游客前来打卡甚至发呆几天,终究是文化内涵决定的。
西湖风景游览、美食民俗体验、文化创意展演、特色休闲商业……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铸就了西湖畔祝屋巷这个惠州文化新地标,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惠州独特的文化韵味。
此外,惠州通过修葺保护旧景点、古名迹,东坡祠、宾兴馆等重新向大众开放;精心打造东坡园、丰渚园、挂榜阁等精品景点,并重点恢复历史古迹丰湖书院、横槎小隐;重建九曲桥,修缮陈炯明墓园;建设故乡园、三江园、桃梅园等主题园林,并复建荔浦风清……这些重新挖掘和包装惠州西湖及周边历史文化景点的方法,使惠州文化品位提档升级。
美中不足的是,惠州西湖的文旅融合、文创旅游等产品还不够丰富。虽然每年开展西湖花灯展览,提升了惠州和西湖的美誉度,吸引不少珠三角游客,但除此之外,深度游、创意游项目较欠缺,大多数游客到此以半天观光游为主。消费产品少、过夜游客少的问题是惠州西湖亟待解决的问题。
凭借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风,惠州西湖完善了不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全力打造旅游亮点,不过,周边交通问题依然让游客诟病。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大量游客涌入惠州西湖景区,车辆堵塞、停车难等交通状况让管理者和游客很头痛。近年来,惠州西湖接驳专线开通,设立电动车,优化游船码头,同时建成丰湖书院等10个停车场,但面对节假日出现的人流车流,这些措施依旧显得捉襟见肘。
城市精魂
超级IP“东坡牌”如何打好打响
提及惠州西湖的魅力,北宋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苏东坡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文化名人。法国《世界报》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十二位“千年英雄”,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苏东坡贬谪惠州是岭南重要的文化事件。苏东坡有诗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见诗人的惠州印记相当深刻。
苏东坡可谓是惠州的城市之精魂。寓惠期间,苏东坡以如椽巨笔书写惠州湖山和此邦风俗,惠州声名远扬,“天下不敢小惠州”。
在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眼中,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寓惠,实际上将中原的生活美学导入惠州,使惠州的城市品质得到跃升。
作为文人,苏东坡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传承者和弘扬者。苏东坡之后,惠州的魅力指数一路攀升,唐庚、杨万里、刘克庄、文天祥、祝枝山等一批名宦重臣、文人学者相继踏足惠州,乐做惠州人,为惠州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构成了惠州文化的独特内涵。
时至今日,苏东坡成为惠州文旅的超级IP。东坡寓惠遗迹数量众多,有合江楼、嘉祐寺、朝云墓、六如亭等东坡遗迹和苏东坡资助修筑的苏堤、东新桥、西新桥,有“为终老计”在白鹤峰建造的东坡故居等,这些景点都在惠州西湖之内或者周边,成为惠州西湖厚重的文化遗产。
在近年修复的惠州桥东白鹤峰东坡祠景区内,市民杨晨和女儿述说着苏东坡传奇故事,感受东坡寓惠的人文情怀,这里仿佛一条时光隧道,带人“穿越历史”,了解东坡文化和感受惠州的文化底蕴。多年来,不管是修复前还是修复后,东坡祠内的东坡故居,一直是广大“苏粉”的追慕之地,不仅国内学者名流前来怀思,而且国外友人如日韩学者也常常慕名而来,彰显文化地标的效应。
文化先聚合,然后才能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围绕东坡祠这个文化地标,有东坡纪念馆、东坡粮仓、752文创区、野岛文创区,还有待修缮的惠城粮仓等,这一区域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汇互动区,是文艺青年们的打卡地。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引导,文创企业和热爱文创事业的创业者将进一步在这里集聚,将有望打造成一个有规模、有水平、有特色的文创集聚区,东坡品牌魅力也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为应对今年的疫情影响,进一步挖掘文旅消费潜力,9月底,市文广旅体局在这一区域启动了“夜色惠精彩”活动,引导人流、客流向这一历史文化区汇聚,努力开拓夜间文旅“蓝海”。国庆期间,每天吸引超2万人次人流量,成为文旅打卡新热点。
在苏东坡故里四川眉山,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重新定位文旅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东坡文化核心IP,设有三苏文化研究院中国苏轼研究学会苏轼研究中心、东坡书院构建“两院一会一中心”研究矩阵,打东坡牌、唱东坡戏、品东坡味……做强产业,做大品牌,让东坡文化传下来、活起来、火起来。
长期研究苏东坡的中国苏轼硏究学会常务理事、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杨子怡认为,苏东坡为惠州文化做出的贡献,对惠州本土文化的影响,至今惠州人有口皆碑。苏东坡是一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文化高山,有掘之不尽的丰富文化宝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内与海外》杂志主编朱小平认为,苏东坡在惠州写了那么多优美诗词,并留下了很多足迹,这是很重要的文化痕迹,许多侨民都非常喜欢,惠州对此应加以保护、宣传,并作为旅游资源,甚至还可以以苏东坡寓惠故事为由头,举办“诗人节”活动,吸引海内外华人前来观摩、旅游,扩大东坡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能量。
环顾惠州文旅市场,根据苏东坡元素开发的文创产品还不多,东坡文化产业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东坡文化产业链有待完善。为挖掘惠州地方特色文化,推动实现惠州文旅产业新发展,今年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打造惠州手信“1690+N”工程。其中东坡文创设计、文创产品等将成为重点内容之一,未来东坡文创产品将成为惠州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今后,惠州还可借鉴其它地市成功做法,进一步推出东坡遗迹游、东坡宴、东坡主题演出等文旅产品,形成创意圈和生态链,让苏东坡这个超级IP“神形兼备”。
城市根基
历史街区如何“见人见物见生活”
如果说名人是城市的招牌,那么历史文化街区则是城市的筋骨、根基,这也是文旅产业的重要资源。近几年,惠州加大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力度,出台《北门直街等5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为历史街区保护提供指引。与此同时,加大财政投入,近年来共投入约32亿元对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各类文物古迹和名胜等进行整治修缮。
冬日的阳光,洒落在市区水东街延绵的骑楼店铺门前,在一家“承写对联”的店铺里,贴出“东望合江云历历,街连西湖路悠悠”的对联,道出了水东街的特殊位置——惠州历史上有“一街挑两城”的城市格局,其中“一街”指的就是水东街。到了夜晚,水东街的夜生活活色生香,数十家文旅主题商店入驻,电音剧场、音乐餐吧等业态充满活力,成为引领惠州夜间文旅经济的新潮流。位于水东街区域附近的东湖旅店是近几年新修缮改造的红色文化展点,市、区两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修缮保护资金,将其开辟成“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成为该区域的热门红色景点。最近,作为广东省唯一入围项目,东湖旅店保护利用案例以全票通过、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入选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成为惠州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的又一经典案例。目前正筹备开展东湖旅店二期工程,以丰富其展陈。
这是我市近年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缩影。作为千年文化古城,惠州历史文化街区众多,它们承载着“老惠州”的记忆,如何保护和活化利用,成为市委市政府和广大惠州市民非常关注的热点。
前些年,惠州有5处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金带街、北门直街、水东街、铁炉湖和淡水老城,其中金带街、北门直街地处惠州府城(桥西),水东街、铁炉湖地处归善县城(桥西),桥东桥西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约20.6公顷,代表着岭南山水古城营建文化的巅峰之作“一街挑两城”的惠州古城风貌犹存。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重在整体风貌的保护,注重道路、街巷、院墙、古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真实保存了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集中展现了惠州历史发展的脉络,彰显了惠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魅力。
2020年,惠城区成立城市会客厅建设专班,重点打造“两街一巷”——水东街二期、金带街、祝屋巷,通过历史文化资源的盘活,推动惠州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城市经济增长动力,助力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
“金带街就是一条能串好惠州文旅明珠的链子。”惠城区桥西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坤民介绍,金带街将规划打造成集商业、文化、旅游休闲、生活于一体的文化展示街,同时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惠州西湖5A级景区品牌效应,挖掘和传承“岭东雄郡”的文化底蕴以及千年府治的历史基因。
没有文化的聚合,就没有文旅的融合。历史文化资源若没有聚合产生聚变效应,最终也无法成为可利用的文旅资源。“目前,惠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盘活状况是基础设施薄弱,而且是多点开花,没有连成线和面,使得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没有显示出来。”惠城区城市会客厅建设专班成员肖建国表示,游客来到历史文化街区,能够游玩的项目还不够,有看点的东西还不多。以金带街为例,地处惠州千年府城,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科举制度文化,并逐渐演化为惠州府城新兴的文教旺地,也是惠州文化名人的荟萃之区,如教育家陈培基、近代方志学家张友仁、广东名医余道元、中国歌剧界泰斗陈紫等多位历史名人都曾在此生活,但目前外界知之甚少。
见人见物见生活,是近年流行的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业界认为,金带街以及水东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加强与惠州西湖的联系;能不能像南京的夫子庙、北京的琉璃厂一样,建成以文化为核心,集旅游、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旅游中心;惠州古城能不能以独立完整的形态接纳游客,而不是一点点被商业开发侵蚀包围,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此外,在国家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惠州应如何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平台合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讲好惠州故事,传播惠州文化,扩大惠州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但深挖不代表过度开发,反而更要合理利用。很多旅游者有一个感受是,欧洲一些古城的保护和利用取得天然平衡。比如东欧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古城,古建筑和街区保存完好,没有过度开发,商业开发业态和原住民生活形态形成平衡。
眼前的案例也不少。经过多年的保护开发,潮州古城形成了文化创意生态,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等点线面结合,展示着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工夫茶、潮州菜等优秀文化产品,让海内外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是为了保存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更深层次的是为了改善街区风貌,推动城市更新升级发展,提升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丰收。
当前,惠州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各级各部门正从基础设施改造、文化内涵提升、产业业态引进等多方面加大力量,有序挖掘历史街区的价值“宝藏”,未来历史街区将成为惠州文旅新亮点。
部门表态
市自然资源局
统筹配置资源促产业结构优化 推动城市更新成片连片改造
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正在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篇大文章,聚焦加快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重大项目落户等目标,统筹配置空间资源要素,划定高质量发展的“增量空间”,释放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从整体上谋划惠州的国土空间开发,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生态留下更多修复空间,推动城市绿色、高效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以此次编制为契机,引导各专项规划实现“多规融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全面摸清底数,以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为手段,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和降低改造成本为改革方向,采取多种措施,盘活低效产业用地,形成更多高品质的实体经济载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切实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
在城市更新方面,市自然资源局城市更新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局将通过试点案例与政策创新,深入推动成片连片改造,推动《惠州市惠城中心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20-2025年)落实,加大政府组织和统筹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结构优化。充分发挥规划的管控引领作用,强化“三旧”改造产业政策导向,保障工业用地供给空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市住建局
精细化管控革新城市形象 展现岭东雄郡的独特韵味
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局提出“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打造一流人居环境”目标,主动探索实施路径,不断推动城市形象革新。首先要做的就是统筹好顶层设计,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组织编制《惠州市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统筹谋划城市建设蓝图。同时,制定出台城乡建设工作方案及城乡建设五年规划,系统地提出实施路径与策略,推动惠州市加快完善外联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凸显海滨城市特色。
在微观层面,市住建局结合总体城市设计,改变简单粗放发展方式,从城市特色风貌和景观建设管理入手,对城市空间各类微观元素进行精细化管控,组织编制《金山湖流域沿线城市景观风貌提升规划(草案)》等城市设计规划,启动花边岭传统商圈活化行动,进一步彰显山水、文化,关注市民居住体验,展现岭东雄郡的独特韵味。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在宏观层面,该局将理清城市建设思路,确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建设蓝图。创新城市建设管理统筹模式,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打造城市建设新亮点。同时,科学管控,通过城市设计引领作用,强化城市空间风貌管控,系统提升城市品质。创新制度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完善住房保障,改善居住体验,破解民生难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
市文广旅体局
擦亮“双城”名片,打响“山海惠州”品牌
惠州市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以“文旅融合、美好生活”为指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响“山海惠州”文旅品牌,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底色。实施名城提升行动,学习“城市旅游”理念,城旅一体规划,文旅融合发展。把环西湖城市中央休闲文化区与水东街、金带街、北门直街、铁炉湖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提升整体规划推进,以环西湖文化内涵提升、千年惠州文脉内核挖掘为重点,构建大西湖山水格局和人文客厅。
增添大湾区文旅名城亮色。强化旅游经济思维,围绕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加强产业规划研究、项目引进储备,加快大西湖、惠州湾、环罗浮山-南昆山“一区一湾一带”三大文旅产业平台建设。服务万有项目建设,引进一批高质量文旅体项目,谋划建设电竞产业园,培育百强文旅企业,打造1~2个省级文创园区。对外“深耕”十城引千万游客,对内激活消费“蓝海”,力争花费5年左右,年旅游人次突破一亿人次规模,推动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转变。
市城管执法局
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惠州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市城管执法局正在组织制订《惠州市智慧城乡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拟提交市委市政府审议。全市智慧化城乡治理系统平台拟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以“1”(中心平台)+“7”(支撑系统)+“4”(行业智能系统)+“N”(其他系统)的架构,力争在2021年前后完成建设,为实现城乡治理现代化、智慧化提供科技支撑。
市城管执法局将构建惠州市“一级监督考评、两级指挥派遣、三级统筹处置、四级网格共治”的智慧化城乡管理指挥监督体系,逐步完善各级平台配套体制机制和专业队伍建设,推进平台运作制度和考评监督机制的有效落实,全面提升城乡管理有关部门在指挥调度、监督考评、数据共享、感知分析、社会征信、应急处置和城市公共服务等多项综合管理服务的智慧化应用水平。
该局正在推进全市一体化的智慧城管中心平台建设,依托“数字政府”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云,整合数字城管、社会管理平台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构建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一体化平台,同时,推进行业智能系统建设,依托“智慧城治”中心平台,推进“4+N”城乡管理智能行业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此外,推行基层“一张网”,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