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53岁的梁女士经历两次“生死”,终于摘掉4个定时炸弹“嗜铬细胞瘤”。据悉,暨南大学附属祈福医院肿瘤中心二病区彭秀凡主任为了摘掉这四个定时炸弹,多学科联合共同努力,经过近1个月准备分2次手术,成功摘除双肺4个嗜铬细胞瘤。
家住广州南沙的梁女士,7年前因为高血压晕倒被查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外院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病理诊断为恶性嗜铬细胞瘤。梁女士每年都会定期复查,就在去年复查时发现肺部有阴影,经过增强CT检查发现双肺共长了4个肿瘤,经穿剌活检,诊断为继发恶性嗜铬细胞瘤,梁女士及家人寻遍全国多家医院,但求医无果。
“梁女士肺部的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经二代基因测序等检查及生物学特性分析,认为对靶向药物、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均敏感性差,多家医院的专家认为对放疗和核素治疗也不合适……,手术几乎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嗜铬细胞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可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血压剧烈的升高。术中触碰、剌激肿瘤,可引起肿瘤异常分泌,导致术中血压迅速上升,达300mmHg以上,当瘤体切除,肿瘤分泌停止,血压又会迅速降低,可降到50-60mmHg甚至测不出。这类病人的血压坐就象“过山车”一样,极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危及生命,如果处理不理想,死亡率极高。”彭秀凡主任解释道。
“而且梁女士的肿瘤分布于左右两侧肺内,且靠近肺门和大血管,使手术风险增加。一般情况下,嗜铬细胞瘤手术多为单个肿瘤切除,积累的经验较多。梁女士的肿瘤为双侧多个,我们担心切除一个或一侧肿瘤时,其他瘤体反射性释放大量的激素,使得血压波动”。彭主任说。
为了保证术中循环功能平稳,患者入住医院后,彭主任组织了包括ICU、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泌尿外科等相关科室的多学科会诊,制定了周密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诊治方案,并确定分两次手术,先切除右侧肺部的2个瘤体,降低双侧同时手术的更大风险。
为了安全,彭主任团队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主要有三方面:
1、术前仔细多次的检查,准确评估肿瘤的神经内分泌功能。
2、足量口服α受体阻滞剂,预先占领肿瘤所分泌激素的作用位点,使术中肿瘤释放的激素不能发挥作用。
3、病人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紧张状态,因此患者的血容量常不足,术前进行充分扩容处理,使术中血压平稳。
术前准备充分后,彭主任团队先对梁女士进行右侧肺肿瘤切除,术中是对麻醉团队的最大考验,麻醉科赵晖主任亲自挂帅,组织最强队伍为患者实施麻醉,同时还安排了心血管内科及ICU专家手术室内保驾护航,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完整切除,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一月后,祈福医院相同的队伍再次顺利为梁女士完成左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并顺利康复出院。整个治疗历时两个月,患者肺部的四个嗜铬细胞瘤完整切除,患者顺利出院并写下感谢信,送上锦旗。
据彭主任介绍,嗜铬细胞瘤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发生于肾上腺者称为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外者称为副神经节瘤,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常为恶性肿瘤,其生物学特性主要分泌儿茶酚胺。对身体主要危害是可导致恶性高血压、心衰、脑出血等危及生命。恶性嗜铬细胞瘤还具有恶性肿瘤的特性,应按恶性肿瘤进行诊治。
面对高难度,高风险的挑战,祈福医院多学科协作作战,勇于担当、敢打硬仗,正是源于精湛高超的医术,源于精诚协作的精神,更源于敬畏生命、敢于担当的医者仁心,一次又一次的创造奇迹,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