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广州艺术博物院负一层展厅,一幅细致描绘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场景的中国画映入眼帘,再往里行数步,北京冬奥会“冰墩墩”玩偶与其设计手稿引人驻足。2月18日,“喜迎党的二十大‘光辉历程——广州美术大展’”(以下简称“大展”)开幕,包括“冰墩墩”形象设计手稿在内的303件(套)优秀作品,集中展现了近两年来广州美术的创作水准。
文艺吹响时代的号角。迈进新时代,广州文艺创作随时代命脉跳动,有活力、接地气的文艺精品不断“出圈”:《一代天骄——红线女(粤语版)》被评为2021年第二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荣获“中国街舞艺术突出贡献奖”、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南越宫词》等影片摘获6项提名3项大奖……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广州文艺创作的繁荣正成为滋养人民的精神力量,并进一步释放广州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
创作与时代同步伐
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冰雪热”,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风靡全球。在广州美术大展上,“冰墩墩”总设计师、广州美院教授、广州市美协副主席曹雪应邀选送“冰墩墩”形象设计手稿参加了本次大展。
“一切的成绩和荣誉都将成为过去,‘冰墩墩’给我们的设计教育带来很多新的思考。中国从大制造走向大设计,需要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的跨界人才。”曹雪表示,“冰墩墩”的成功偶然中蕴含着必然,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
重大的时代主题往往催生出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聚焦于伟大时代,广州的文艺创作者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记录、描绘、讴歌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生动展现了广州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浓郁的艺术氛围。
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当下,此次大展中既有歌颂“白衣战士”形象的《白衣新使命》《送医下乡》、赞美卫国戍边战士的《戍边英雄》《丰碑》、表现遨游太空航天英雄的《征途》,又有抒写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山绿水、记录岭南民俗风情、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打边炉》《T台秀》《广州早茶》,以及歌颂普通劳动者风采的《劳动赞歌》《城市建设者之三》等作品。
丰富的题材,多样的风格,是广大艺术家对当代发展与时代命题的回应。
“广州文艺界将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精心组织实施好各文学艺术门类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重点展现反映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更加嘹亮地唱响‘时代大歌’。”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希望广州文艺界能够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铸就时代文艺高峰贡献力量。
他还透露,广州今年还将承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集中展现新时代大湾区文艺创作新成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峰会期间,广州将举办“光影湾区”电影合作论坛、“美丽湾区”全国美术作品展、“红棉杯”青年舞蹈精品展演等峰会特色文化活动,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成就,充分展现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的新风貌和新作为,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艺术发展成果。
艺术盛宴免费“品尝”
作为广州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美术大展,此次展出的303件(套)作品既包括向广州地区美术家征集遴选的285件(套)作品,也包括了18件名家选送精品,作品种类齐全,总体呈现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语言新颖等特点,是历届广州美术大展中艺术水平最高的一次。
虽然作为一场专业性展览,但广州美术大展免费面向群众开放。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市民群众无需购票,便可享受这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
文艺创作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文艺创作者从人民中汲取灵感和养分,其文艺作品也成为高效优质的文化供给,满足着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去年,广州汇聚全市文艺家的力量和资源,成功举办“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展示了广州波澜壮阔的百年文艺史实和灿烂辉煌的文艺创作成就,来自全国、省市200多个团体单位预约参观,现场观众累计超5万人次。
在基础设施上,广州全市11个区的文艺市民空间已全部落成启用,由广州市文联主导的文艺惠民阵地实现全市各区全覆盖,并扩展到基层,形成“国家、省、市、区、街镇、社区(村)”六级联动,帮助基层培养文艺人才,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依托“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全市统筹,分级推进,层层覆盖”的文艺志愿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形成。
“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古往今来,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无不是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人民也需要文艺,文艺是人民生活的精神食粮。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李鹏程分析,“引领时代风气,文艺不能迷失价值方向;塑造民族之魂,文艺不能远离人民生活。”
基于此,他认为文艺与人民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生命联系,“这是一根永远剪不断的情感脐带、文化脐带和历史脐带。只有仰望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同时扎根于中国大地,扎根于人民的火热实践,我们的文艺才能描绘出中国色彩、讲述好中国故事,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青年“生力军”生机蓬勃
在此次大展中,不少年轻画家的作品和技法令人眼前一亮:用中国画技法画出块和面表现形状、呈现出水彩画的效果;利用木头、金属、颜料等多种材料在纸面上组合出令人意外的效果;用版画的技法表现出非常具象的画面……
“年轻一代敢于走出传统的框架,与时代碰撞结合,产生新的艺术语言,走入自己的创作天地,这是值得提倡的。”广州市美协主席汪晓曙评价道,“一个时代需要年轻人来探索新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人的发现能够推动技法上的创新,推动一个时代的发展。”
年轻艺术家踊跃参与,积极碰撞文艺火花,带来崭新的创作面貌。本次大展中45岁以下作者在半数以上,45岁以下获奖作者达到了60%,大展也专门设立了“新文艺群体美术奖”赛道,对年轻的文艺人才进行重点扶持、宣传和推介。评审结果显示,新文艺群体获奖人数呈现异军突起的势头,获奖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在历届大展中占比最高。
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张弘表示,这次获奖的作者大部分都是新面孔,让人欣喜。他们在作品的选材上能抓住时代特色,既有追忆历史,而更多的是描绘当下的生活状态,在画面的艺术处理以及手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以金奖作品《戍边英雄》为例,雕塑刻画了一位不畏严寒为祖国戍守边疆的边防战士,将英雄的雄壮身姿与岩石的坚硬强大结合,塑造出极具力量感的雕塑形象,表达作者对戍边战士的无限敬仰和崇高敬意。
本土文艺创作的繁荣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为广州文艺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蓬勃生命力。
去年,广州整合广州地区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企事业单位、高校和各区,特别是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的力量,建立和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州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创作阵地,启动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建设,成立“广州市少儿粤剧课本剧实践基地”和“珠江文学创作基地”。
凭借建设具有创新活力的新型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广州不断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根据基地建设规划,今年,广州还计划新成立5个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基地,以充分整合广州地区文学艺术创作资源,进一步激发广州文学艺术界创新创作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郑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