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大湾区青年:希望孩子们在11个城市都能用上创新疫苗

2022-03-08 09:27 来源:南方都市报

  大宝1岁之前在香港接种常规疫苗,在广州进行后续接种;二宝出生后全部接种的是内地上市一、二类疫苗。在穗学习、工作、生活的香港女博士Kary,俨然大湾区内三套不同免疫接种策略的体验者。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类似Kary这样在内地城市创业兴业的港澳青年数十万计,孩子们的疫苗怎么接种?成了一个现实问题。“一个大湾区,三套免疫防控策略”,以及三套体系给湾区青年融合带来的掣肘、制约,成了不容忽视的话题。  

  香港妈妈:  

  两个孩子,遇上两套预防接种体系  

  求学、就业、结婚生子,香港女博士Kary用7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生三件大事,并定居在了宜居宜业,又与香港文化习俗趋同的广州。如今大宝2岁半,小宝1岁多一点,她和孩子遇上了穗港两地免疫规划上的差异,以及随之而来的不便。  

  2020年年中开始,大宝按香港免疫规划进行的预防接种不得不中断,改在广州接种疫苗。  

  “小宝出生,全程在广州接种疫苗时才发现,内地的计划免疫疫苗接种频率较高。小宝出生满月开始,至少每个月要去一次社区医院接种疫苗。”香港的常规免疫很多采用联合疫苗(四合一、五合一、六合一等),一种疫苗可以预防几种疾病。  

  Kary表示,内地的疫苗接种服务是非常先进的,通过APP就可以清晰查到孩子已经接种了什么疫苗,下一针需要接种什么疫苗,以满足入学要求。这一点对于家长来说非常方便。“如果在大湾区内都能用上相同的创新疫苗,将更加有助于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工作、生活。”  

  和Kary一样,阿诚也在广州求学、就业、结婚成家。  

  随着宝宝的出生,阿诚开始对比两地疫苗接种的便利性。对于一些自费疫苗,阿诚选择回香港接种,为了孩子疫苗接种也曾两地跑。“如果在广州有试点医院能引入多联、创新疫苗,我肯定是很乐意去打的。”阿诚说。  

  在南都采访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数据显示,2019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生活的港澳青年为53.8万人。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长期生活着需要接受均等化、优质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8600万湾区居民。  

  长期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圳龙海家园社康主任王仁平Kary、阿诚的境遇也有着最直观感受。他表示,一条深圳湾大桥将深港两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夫妇来到内地湾区城市创新创业,其中不少还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内地生活。  

  “这些孩子此前是按香港的策略在接种常规疫苗的,来到深圳就涉及一个后续疫苗接种的问题。”王仁平表示,现在内地的疫苗从种类上已经完全能覆盖香港、澳门上市的常规疫苗,但是具体到品规、生产工艺上是存在区别的。比如流脑疫苗,香港特区使用的是四价结合疫苗,内地使用的是多糖疫苗。  

  如果这些跨境孩子都按照香港的免疫策略接种,就要回到香港进行接种,往返需要5周的时间。  

  千人调查:  

  成人疫苗、联合疫苗接种意愿大大提升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防控免疫策略”的局面,南都健康联盟、民调中心特地选择了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居住的内地居民和港澳居民进行千份问卷调查,回收1102份有效问卷,其中内地居民864人,港澳籍居民238人。分析显示,人们对疫苗的整体认知度不断提升,新冠疫情让人们对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的关注度空前高涨。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整理发现,在所有受访的内地居民中,有超过四成即40.05%有专程去香港、澳门接种疫苗的经历,赴港澳接种的疫苗种类中,接种HPV疫苗的人数最多,多达76.4%,其次是联合疫苗(如四联、五联、六联)。  

  调查同时发现,近六成(58.52%)在大湾区内地居住的港澳人子女在内地接种疫苗。他们普遍认为内地疫苗接种非常便利,但内地上市的联合疫苗较少。  

  受访港澳居民中,更愿意接种联合疫苗的比例高达75.64%,而内地居民中,也有多达52.08%人选择更愿接种联合疫苗。如允许湾区内地城市部分试点机构接种创新疫苗,83.24%的受访港澳人士和72.57%的内地人士愿意接种。  

  难能可贵的是,近九成公众关注到了疫苗的全生命期保护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内地受访者中高达91.32%的人认为,孕妇、青年、老人等成人也应该重视相关疫苗的接种,在港澳受访者该选项同样达到79.83%。  

  清华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悦:  

  从预防角度界定好“临床急需”  

  今年1月,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还就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推动新疫苗引入话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与会的清华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悦建议:加快大湾区疫苗监管创新,从预防角度界定好“临床急需”这个概念。  

  她表示,截至目前,共19款创新疫苗在港澳上市但未在中国内地注册上市或者在内地有国产同品种替代品。港澳与内地免疫规划疫苗及程序存在一定差异。在儿童免疫方面,内地共计包括13种疫苗,预防12种疾病,共需接种22-25剂次;香港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疫苗8种,可预防12种疾病,共需接种17剂次,港澳地区常规接种使用更多的是联合疫苗。这些差异和区别,客观上会带来不便,需要加快疫苗监管创新试点步伐,引入一些安全、有效的创新疫苗是一个解决方案。  

  2021年,港澳药械通开始实施,一些“临床急需”的药、械,成为大湾区内地试点医院引进的重点。杨悦建议,如果比照港澳药械通政策中的“临床急需”概念,应该从防范已知传染病和防范潜在传染病大流行的角度考虑,重新界定疫苗监管创新试点中的“临床急需”。  

  比如那些在粤港澳大湾区两个特区上市且纳入免疫规划,但在内地未上市的疫苗;再比如用于预防WHO传染病警戒级别标准二级以上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潜在的大流行风险的创新疫苗;以及用于预防传染病,且与境内已上市疫苗相比具有明显预防疾病优势的多联多价、新型技术路线疫苗。  

  梁晓峰:让湾区研发的疫苗用于湾区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区域内的人民群众。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众多、流动频繁,如何构建大湾区防控免疫策略,确实是一个课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原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暨南大学疫苗产业研究院讲席教授梁晓峰表示。暨南大学疫苗产业研究院就希望研究这个课题,希望能协同多方力量解决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  

  在梁晓峰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疫苗生产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发达,深圳的疫苗生产企业集中,国内企业和外资巨头都在深圳开展创新性研发。在广州黄埔、生物岛,不少生物医药公司在从事着和疫苗生产相关的科技研发。  

  “目前大湾区已经能生产多种疫苗,包括技术路线领先的四价流感疫苗,那么下一步大湾区生产出来的疫苗,能不能向同为大湾区的香港、澳门地区供应,这同样需要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在疫苗审批环节上进一步尝试。”  

  香港公卫专家:  

  构建大湾区趋同免疫策略,是长远目标且完全可行  

  香港儿科医生,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委员赵长成表示,三地在常规、计免疫苗接种选择、策略、程序等存在一定差异,三地应该多些举办医学及疫苗资讯交流研讨会、设立传染病数据交流及应急机制、成立跨地方跨部门跨学科的联合疫苗策略委员会,协助大湾区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疾病模式、公共卫生设施及经济因素等作出有效疫苗选购和施打策略。大湾区可引进创新疫苗及研发新技术,三地可一同参与临床测试.让国内疫苗走向国际化。  

  他表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现已执行全球最严格的疫苗管理标准,这是一个里程碑。“构建一个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一致(或趋同)的疫苗管理方案,这是一个很好的长远目标,是绝对可行的。”  

编辑:黄绮铌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